将热水旅游打造成汝城经济转型发展强力引擎的建议
据调查,汝城温泉景区自2001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提质改造,特别是2014年成功举办2014中国郴州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以后,汝城热水的知名度、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大幅提高。2014年景区直接游客达10万人次,营业额达到2500万元。初步测算,2014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直接从事镇区与旅游相关产业的人员达1000人,税收500万元。厦蓉、湘深高速通车后,汝城已成为连接广东丹霞山、南华寺,江西井冈山,株洲炎帝陵,宜章莽山,资兴东江湖等周边著名景区(点)的旅游“金三角”。按照将旅游业打造成汝城经济转型发展强力引擎的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汝城热水温泉接待旅游人次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过5亿元,占汝城县经济总量超过8%,直接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过1万人。到2025年,热水温泉接待旅游人次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15%,实现税收收入过亿元。通过热水旅游,全面提升汝城文化品位,推动汝城环境美化,提升汝城人口素质,带动汝城招商引资,使热水旅游成为汝城县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居民素质提升的大学校和增加收入的大市场,华南乃至全国游客养生、养心、养颜的目的地,汝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此,建议实施资源优势聚集、品牌塑造、人才提质和愿景落地四大工程。努力将温泉休闲养生产业打造成汝城的支柱产业。
一、优势资源聚集工程
要使汝城热水温泉成为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就应该聚集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生态、商业、娱乐方面的优势,为热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核动力”。一是聚集文化产业资源。好的旅游产品具有抓人眼球,聚集人气的效应,它是旅游地宣传的最直接手段,可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促进景区知名度提升的同时还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丰富区域游线结构,为游客的二次消费打下坚实基础。而热水温泉、汜水山、九龙江、江背山大峡谷、濂溪书院、绣衣坊、仙人桥、汝城香火龙、民俗民风、乡村绿色农业等项目正是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的重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珍珠,只有用红线将其串起来才更能提升其吸引力。所以汝城县当前要做的就是要聚集所有可以利用和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把他聚集起来,打造一个有内涵、有新意、有亮点、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当前可考虑的有:将热水旅游与汝城经济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打造“热水温泉+X”对的旅游线路;春季开辟踏青采茶+热水温泉;夏季开辟瓜果尝鲜+热水温泉;秋季开辟汜水山登高望远+热水温泉;冬季开辟理学讲座+热水温泉。在热水镇修建以理学文化为核心的养心文化基地,突出理学在人类修身养性方面的价值,让游客感受其文化品位;组建香火龙表演队和畲族文化表演队,凸显汝城文化特色。
二是聚集休闲养生资源。休闲养生产业在全球有“朝阳产业”美誉,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美国的休闲养生产业增长了36倍,欧盟各国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有经济学家预言,健康养生时代已逐渐来临,休闲养生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汝城要依托热水温泉资源,突出温泉对人体一年四季的不同作用,突出“温泉、阳光、空气、植被”等生态要素,要特别突出挖掘汝城热水的水质特色与养生、养颜之间的关系及与全国其他温泉相比的独特之处,大力引进并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技术顶尖的休闲养生项目,打造集医疗保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居住疗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温泉名镇。三是聚集商业开发资源。当前要着重考虑的是将商业街规范管理好,降低入住商户的经营成本,保障商业街所有商家的货真价实。同时,引进永兴的黄金、白银饰品,临武的通天玉饰品,临武鸭、东江鱼等全市所有的特产,提升游客的购买欲望。在此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在景区周围投资房地产,在地产的带动下,使热水旅游进一步开发,人气进一步旺盛,地价一步步抬升,收益良性循环,这种现象经济界称之为“旅游与地产的叠加效应”, “旅游+地产”的效应即是旅游“带靓”环境,环境带旺地产,地产反哺旅游的良性循环效应,其核心是“旅游聚集人气、景观提升品位”。“生地”靠旅游培育成“熟地”、“熟地”依地产烘烤成“宝地”的叠加循环效应。旅游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促进人气的抬升,进而使得景区附近房地产价格飙升,地产收益为旅游二次投资回笼了资金。在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情形下,热水镇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的范畴,而一跃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二、知名品牌塑造工程
品牌塑造要求营销单位根据市场竞争形势和客户需求变化,对本单位的营销战略、渠道、队伍等进行系统地调整创新,以达到建立起具有主动营销能力的、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营销管理体系,使营销主体(商品和服务)成为一个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品牌,营销客体对产品的接纳深度、接纳频率即品牌的忠诚度不断提高,以求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整合宣传资源。要大力整合各级管理部门、业界与媒体的宣传资源,提高宣传促销质量,提升汝城休闲养生产业品牌形象。铺开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等宣传阵势,积极参加各大旅游交易会、推介会等节会活动,突出地方特色,策划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节庆活动。在所有推广活动中,必须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口号、统一团队。要在全县打造一支常年的、专业的旅游营销队伍,使之常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二是畅通投资渠道。就汝城县的热水旅游而言,不论是发展温泉休闲养生产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或是汜水山、九龙江户外活动以及天然绿色食品及生态农产品的开发,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在加快热水温泉休闲养生旅游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拓展优惠政策覆盖面,将热水旅游投资的优惠政策拓展到农业、林业、餐饮住宿等,不仅要降低起点,而且更要搞好规划和服务,将旅游线经过之处都打造成风景优美的山水画,有效提升企业、农民、政府投资旅游、投身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推进旅游方式转变和多种形式发展的格局,为热水温泉休闲养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三是聚集品牌效应。汝城应加大投入,广泛宣传,扩大其温泉休闲养生产业度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体可采用的宣传方式有:①文字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品,如热水温泉接待地简介、宣传小册子、旅游指南、导游图、画册以及通讯报道、游记文章等做好文字宣传。②形象宣传。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带、幻灯片、录音带等作为形声设备,生动逼真地进行形象宣传。③联合宣传。开展广泛的行业内及行业外合作,借助多方的力量更好地宣热水温泉度假旅游的产品。④网络宣传。汝城应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尽快建立精美实用的旅游网站,详细介绍汝城热水温泉度假旅游各方面的咨询信息,方便旅游者搜索浏览,扩大汝城热水温泉度假旅游的网络知名度。
三、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一个旅游景点,需要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需要有眼光、有智慧、有艺术感的领导、企业家和专业人员去统筹全局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热爱旅游工作的服务人员。为此,一是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从人才使用、管理、培训、激励等方面加快制定并实施《温泉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与湘南学院及周边城市高校旅游管理院系合作,着力培育专门的旅游企业职业经理、导游人才,促进旅游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盘活旅游人才存量,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管理和经营水平。二是创新方法培养人才。根据产业布局、农户创业需求、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制定精细化 “人才+产业+基地”培养计划,采取下派服务队普及化“训”、聘请外地专家“1+X”结对“带”、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学”、专业团队定期交流“促”等方式培养专门人才,如旅游住餐经营管理人才、户外运动经营管理人才、现代农业示范观光经营管理人才等,着力培育孵化一批能够胜任旅游营销的“明白人”、“土专家”、“经纪人”,为加快温泉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创优政策激励人才。结合打造“中国温泉休闲养生名镇”的现实课题,组织管理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及优秀员工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培训、学习,提升旅游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定期举办景区、饭店、旅行社经理培训班,举办农家乐成员、现代农业示范地农民生产技术、接待能力等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水准。设立旅游经济发展贡献奖,对为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四、愿景落地实体工程
汝城要实现将温泉休闲养生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愿景,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不懈的长期努力。一是抓紧编制产业布局规划。近年来,汝城县陆续规划编制了《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8-2020)》、《热水镇城镇总体规划》、《热水汤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目前要抓紧制定《热水温泉休闲养生产业项目布局总体规划》。该产业项目布局总体规划要以热水为核心,以全县作为布局区域规划,实施疗养中心、保健医院、温泉酒店、民俗文化村、地质博物馆、美食娱乐街、茶艺馆、理学文化厅等一批“热水温泉城”独特休闲养生产业项目。为此,县委、县政府要做好相关规划方案的详细解读、项目落地流程的指导以及项目初期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咨询等工作,确保规划愿景所列项目能够按照要求落地生根。要严格杜绝规划实施期间的随意变更,以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二是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理念。湖南省委原书记杨正午等考察热水后提出“西有张家界、南有热水温泉”的目标定位。但经过20来年的发展,张家界风景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借助1992年由7家单位(含旅游、房地产企业和国有单位)联合成立,2007年整合上市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旅集团”)的兼并整合、上市融资,目前已发展成为旗下有9家专业公司、10多个核心景点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景区(点)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年实现景区(点)营业收入达6亿元(仅为公司营业的收入,未测算社会服务单位的业务收入)。
为此要认真学习张家界等地的先进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开阔眼界、理清思路,为加快旅游景点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三是加快整合景区投资股本。热水温泉旅游主要以2004年由5家国有单位控股成立的福泉山庄为主要经营实体,加上“南国天山”大草原景点,目前年接待人数仅1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仅0.25亿元。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张旅集团是专业性、市场性、目标性较强的旅游经营集团企业,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活动策划、服务开发的实力,因而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而福泉山庄由于是由非旅游性的国有控股的企业组成,股权结构相对松散,加上该公司市场性、专业性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发展能力不强。因此,要加快热水温泉旅游开发,必须着力引进战略性旅游经营集团企业,整合福泉山庄、南国天山等景区投资股本,重新组建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实体,导入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理念,加大温泉资源勘探力度,开发整合热水温泉区域各核心景点,将全县旅游产品的开发、服务、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集团化经营,打造“中国温泉休闲养生名镇”的战略愿景和汝城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谷坊生、李日光、肖玉忠、毛跃明、曹星]
[审稿:刘雁]